据本报报道,线上陌生人社交近年发展出一种新的方式——互寄礼物。互不相识的网友,通过网络约定,彼此交换寄出礼物。有人互换明信片,有人互寄本地特产。这不禁让人回忆起曾经一度盛行的笔友之风:互不相识的人们通过写信交流思想。纸短情长,出过不少佳话,当然也有一些纠纷。
“互寄”风兴起,年轻人觉得它既保留了神秘感,也降低了与人交往时的压力。无论是互寄礼物还是交笔友,其实都默认了一个前提,就是陌生人之间的信任。这是一种难得的默契——在过去的岁月保障了笔尖纸上那些个人化的情绪和秘密不被宣扬,也在当下为交换礼物的双方提供了无形的担保。这种担保仅仅基于口头和线上的一些文字往来,它不来自第三方,没有任何背书,就是人与人之间纯然发自肺腑的一种信念——我觉得你不会骗我。
令人遗憾的是,“互寄”风潮里也有一些见利忘义之徒。有些人寄回来的礼物并不对等,也有些人收了礼物就将对方拉黑。结合社会现实,这些不和谐音的存在并不令人惊讶,但也给热衷此道的人提了一个醒:在享受神秘刺激与好玩的同时,必须注意到其中潜藏的法律风险与道德上、情感上可能会遇到的遗憾,甚至有潜在的个人信息暴露风险,涉及金额较大的礼物容易引发矛盾等。
所以,假如想尝试这种新型社交,就需要做好法律上、金钱上和心理上的充足准备,努力通过自己的善意去传递和夯实人与人之间的信任。基于信任的社交不需要头脑发热之辈或者心怀叵测之流。